2021 十大溫室氣體排放源簡要分析

依照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授權,年均直接與間接排放量超過2.5萬公噸的排放源,依據工廠別需個別進行登錄申報,且須經由查驗確認,故此資訊為重要法制管制依據。而排放量均須於環保署的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公布。

個別廠商於該平台上,會分別登錄直接(範疇一)排放量與間接(範疇二)排放量,前者乃指該廠區製程階段或燃料燃燒過程直接的排放量,後者則是指電力與蒸汽使用時,衍生的排放量。

以台積電為例,其直接排放量主要指廠區製程使用含氟氣體所產生的排碳量,而間接排放量則是指為了滿足其每年130億度的用電需求,因電力來源絕大多數來自火力發電,衍生的排放量。在進行排碳大戶分析時,應考慮其直接加上間接排放量較為適宜。而由於估算各企業用電衍生的排放量,因此便不將電力業納入排名。此外,依照法規要求,現行登錄資料是以工廠為主體,以台積電為例,其在登錄平台上共分為二廠、三廠、先進封裝廠等18筆登錄資訊。然而要掌握排放大戶,則應以公司為排名依據較為適宜。故在此將同一事業編號的申報資訊視為同一家公司,以此進行分析。

除排放量以外,更以每噸500元為碳費試算各企業應繳交的碳費。以500元為估算基礎,乃鑑於亞鄰碳定價水準在明年起便會達此水準。

十大排放源排名與2020年相同,仍以台塑石化、中鋼、台積電為前三名,於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達到40%。十大中,除長春與台灣塑膠工業外,均有顯著成長,其中中鋼、台積電、中油、台泥排放量增長幅度均高於整體工業排放量成長幅度(7%)。十大排放源對於工業排放量增長貢獻度達到60%。

明年度開徵碳費後,則十大排放源合計應繳交534億元。

過往十大排碳源分析,可參考下列文章:

他們的碳排,我們的成本!台灣十大排碳大戶應該繳多少碳費?

前十大碳排企業做了哪些減碳努力?台積電、台泥、台化、南亞已實施內部碳定價,但還有兩家沒設定淨零目標

--

--